從宜蘭看天下

【《放眼看天下》的慈善家醫師──林逸民】(上)

 

◎楊斯棓醫師

 

二〇二三年五月二十日是「文藝復興系列論壇――再造台灣新文化運動」系列活動的壓軸講座,講座在濟南教會地下一樓舉辦,獻花時致詞一分半鐘,這關鍵九十秒開啓了我跟林逸民醫師的友誼,事先我並不知道他會出席,會後看照片才得知原來我們坐在同一排。

 

活動甫結束,我走到講堂後方的庭院準備和幾位朋友合影,這時林醫師走了過來親切地和我握手:「你太年輕,可能不認識我。」

 

我稍誇張的手指膝蓋高度說:「我在這細漢,就聽過你的大名!」

 

他眼睛瞪大說:「真的喔!」

 

我說:「一九八九年,縣市長大選,汝卡電話來阮兜,共阮老爸講拜託縣長支持美國轉來的楊嘉猷,阮老爸共你講咱同理念!」

 

我們當天一起到蘇杭餐廳濟南店餐敘,由林衡哲醫師作東,眾人歡聚一晚。我的座位緊鄰林逸民醫師夫婦。

 

#少年老成,追求真理不畏衝撞

 

三天後,我帶家父出門剪髮,路上接到林逸民醫師的電話,我左手拿手機,右手攙著老父,步行前往理髮廳。

 

電話中,林醫師問我:「你是臺中一中畢業的嗎?」

 

我說:「對。」

 

他說:「我也是臺中一中,可是我沒有畢業。」

 

原來林醫師進了一中校門,最後在彰中校門唱〈驪歌〉。我的好友陳俊和醫師說林醫師青少年就具備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林醫師念一中時,週記太認真書寫,數度質疑《論語》內容,被老師視爲逆子賊子,慘遭退學。

 

他在週記中不斷挑戰論語,譬如他質疑《論語.述而》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少年林逸民質疑:「《論語》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爲什麼兩人行就不能有我師?只要同行者比我高明,就可以學習。」

 

他又質疑《論語.衛靈公》的「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少年林逸民再度質疑:「《論語》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如果我不喜歡吃的東西,我姐姐喜歡吃,為什麼不能給姐姐吃?」

 

不見容於古板的導師、校長,後來林醫師轉學彰中,光榮畢業,大學聯考雖刻意棄考三民主義,仍舊錄取中國醫藥學院(後改制中國醫大)醫學系,畢業後他想到彰基或馬偕接受訓練,但兩家醫院偏愛臺大、北醫、高醫的畢業生,林醫師寫信給長老教會總會,直言「神愛世人,不愛中國醫藥學院畢業生」,膽識過人,再添一例。

 

他一度赴臺大眼科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無奈教授身旁至少有十位醫師跟診,他排在最後面,根本學不到東西,這「戲棚腳」,不知等到何年才會有好的視角,他毅然遞出辭呈。

 

輾轉流連,林醫師先赴日進修,後再赴美接受醫學訓練,最後他在素負盛名的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完成眼科訓練,取得美國眼科醫師資格,還成了美國終身眼科學院院士及美國外科學院院士,真是天堂有路他不走,自闢一條天堂路!

 

本來在美國扶搖,聲譽日隆,岳父陳五福一通電話,林醫師返台接下五福診所。翁婿三代人專精眼科,奉獻臺灣,傳為美談。

 

家父在一樓髮廊內剪髮時,林醫師正跟我聊到美國留學經驗,我們一路聊到我帶家父返回住家。一返家門,我靈機一動,持續通話的同時在紙條上讓家父知道電話另一端是林醫師,抓一個恰當的時間點把電話遞給家父,他們很開心地聊了五分鐘。

 

誰能想像他們上一次通電,竟然是一九八九年,三十四年前!

 

#未完待續

 

(摘自先覺出版《要有一個人》)

 
 
 

發布日期:2024-07-07 09:53:15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