昶懋玉蘭園

white champak garden

認識臺灣

我們是逃難民族的後代?!

有人說: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祖先都是逃難民族。翻開過去五百年的台灣歷史,還真的是一頁又一頁被忽視、被殖民、被征服、被當作反攻基地血淚斑斑的歷史。

  • 葡萄牙水手發現台灣,並將之稱為"福爾摩沙"。

  • 荷蘭人佔領南台灣。

  • 西班牙人佔領北台灣。

  • 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台灣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

  • 清朝佔領台灣。

  • 甲午戰爭失敗,清朝把台灣及附屬島嶼割讓給日本。

  • 中華民國(ROC)成立,ROC第一版:中華民國在大陸,不包括台灣,因為台灣是日本領土。

  • 中華民國制定“五五憲草”,中華民國領土分成30個地區,包括蒙古,沒有台灣,因為台灣還是日本的領土。

  • 日本投降,盟軍委託中國戰區統帥蔣介石負責接收台灣。

  • 中華民國制定憲法,也沒有把台灣列入版圖。

  • 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成立。中華民國退守台灣,以台灣為反攻基地,並保有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此乃ROC第二版:中華民國到台灣。

  • 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 中美斷交。

  • 美國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

  • 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參加奧運。

  • 蔣經國總統宣布解除台灣戒嚴。

  • 憲法第一次增修,前後共七次。李登輝總統同時宣布動員戡亂時期終止,中共不再是叛亂團體。這是ROC第三版:中華民國在台灣。

  • 中華民國第一次民選總統。

  • 中華民國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TPKM)”名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歸納起來:我們的國名是中華民國,字台灣,別號中華台北,又叫台澎金馬。

讓我們一起更務實更積極地走向世界,參加更多國際組織,那個名字好用,就先用那個名字。

我們歡迎更多國外人士來台開會經商觀光,讓他們對中華民國台灣有更深入的認識。

讓時間伴隨我們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歸納出一個最多人認同,朗朗上口的名字。

全世界共有194個國家:

中華民國台灣的面積排名第137名。

中華民國台灣人口數排行第56名。

中華民國台灣軍事力量排名第22名。

中華民國台灣是世界第21大經濟體。

換句話說:

中華民國台灣領土相當於荷蘭大小。

中華民國台灣人口規模和澳洲相當。

中華民國台灣經濟力量和瑞典相當。

中華民國台灣的人均GDP(購買力平價)和德國相當。

中華民國台灣的軍事力量和加拿大相當。

歷任中華民國總統的中國政策

蔣中正總統

堅持代表中國法統,要反攻大陸,要反共復國,漢賊不兩立。

嚴家淦總統

反攻大陸,反共復國。

蔣經國總統

堅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堅持"三不政策":不接觸、不談判、 不妥協,堅拒中共統戰。
反對一國兩制,堅守民主自由陣容,堅持親美外交路線。
提出我也是台灣人,把中華民國和台灣做連結。

李登輝總統

前期訂定"國家統一綱領",設立"國家統一委員會"。
後期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

陳水扁總統

從"四不一沒有"到"一邊一國"。
任期最後一年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

馬英九總統

兩岸同屬中華民族,支持"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從最初就任主張"不統、不獨、不武",卸任後則主張終極統一。

蔡英文總統

維持現狀,沒有九二共識。
強調兩岸要和平、對等、民主、對話。

提出"四個堅持":
1、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
2、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3、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
4、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

歷年中國共產黨對台灣的政策

  • 台灣共產黨在法國上海租界成立,主張台灣人民獨立萬歲,建立台灣共和國。中共不但沒有反對,還派代表彭榮參加成立大會。

  • 美國學者Edgar Snow訪問毛澤東,毛澤東:"滿洲必須收復,至於朝鮮和台灣,我們將熱烈支援他們爭取獨立。"

  • 毛澤東提出“抗日民族戰爭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的新階段”報告,鼓勵朝鮮及台灣等被壓迫民族爭取獨立。

  • 周恩來在“民族至上與國家至上”一文中,明白支持朝鮮、台灣、巴爾幹以及非洲民族國家的獨立解放運動。

  • 中共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解放日報感謝台灣等國寄達的賀詞。

  • 台灣爆發二二八事件,中共解放日報發表支持台灣獨立的言論。

  • 中共全國人大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希望兩岸結束軍事對峙,進行商談。

  • 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中共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 江澤民提出江八點,首先表明堅決反對台灣獨立,重提一國兩制。

  • 胡錦濤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 蕭胡會。蕭萬長提出兩岸:"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胡錦濤回應:"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

  • 習近平提出習五點,正式啟動統一台灣進程。他強調兩岸只有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各表,沒有中華民國,不排除以武力統一台灣。

中國? 華夏? 中華民族?

中國同盟會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先生留下一封感人肺腑的與妻訣別書: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
卒不能獨善其身!嗟夫!
紙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汝可以類比得之!!!

當年,中國同盟會的政綱是: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而被同盟會驅除的所謂韃虜又是怎麼看待中國和台灣呢?
康熙:"台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
雍正:"朕以外國之君,主中國之事。"
乾隆:"朕乃夷狄之君,非中華之人。"
慈禧:"清非中國。"
那麼: 中國是什麼? 華夏是什麼? 中華民族又是什麼?
翻開"辭海","中國"有二種註解:
1、古代多建都於黃河流域南北,而四方都是蠻夷狄戎,因為國土在四方之中,故稱"中國"。
2、指日本的"中國"地方,為日本本州島西部的山陰、山陽二道之總稱。
至於華夏則是中國的簡稱。

1920年代,中國歷史學家顧頡剛提出古史辯運動:

  • 1、打破民族出於一元的觀念,否認中華民族有共同祖先。
  • 2、打破地域向來一統的概念,否認華夏疆域自古龐大。
  • 3、打破古史人化的觀念,否認古史神話傳說人物中國一脈相承 的偉大系譜。
  • 4、打破古代為黃金世界的概念,認為中國文化應向前看,不應倒退向傳統尋根。

兩位知名歷史學家許倬雲先生和葛兆光先生在2015年共同出版了一本書:

華夏論述:一個複雜共同體的變化。

他們從政權、經濟、社會和文化四個面向,從新石器時代到滿清王朝,研究歸納出:

  • 1、華夏/中國是一個複雜共同體,是數千年血脈雜糅、文化交錯、政權興替而形成的共同體,其認同不一定是國界,不一定是族群,甚至也不一定是語言和文化。這個共同體不是國家,毋寧是個天下,沒有邊界。
  • 2、華夏/中國並不是一國一族,每個朝代,中國的內容都不一樣。
  • 3、有三個地區,越南、朝鮮和日本,曾大量接受中國文化,接受中國移民,卻沒有成為"中國"的一部份。
  • 4、中國既不是主權國家,也不是民族國家。中國從來就不是完整的個體。

他們也做了下列省思:"為什麼過去中國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足以將許多週邊的文化吸入華夏圈?"

為什麼到了近代,中國缺乏了過去的彈性和可塑性?

最後,他們苦口婆心地呼籲:

這個華夏共同體是以人為中心的複雜體系,能容納他人,遂成其大;能尊重自己,遂成其久。

世界在改變,中國也在改變,不要被狹窄而偏激的族群狂傲及大國沙文主義宰制,迷失了自己往前走的方向,也才能扮演有益於世界的角色,消彌四周鄰居及世界各國的敵意。

了解了中國、華夏、中華民族以後,我們進一步省思: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
中國共產黨=中國?
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

已經走入二十一世紀的中華民國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何和平、對等、對話,一起敦親睦鄰,一起為自己也為世界做出貢獻,是兩國人民也是人類的福氣 ?

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

台灣人愛抱怨政治亂、經濟亂、交通亂、教育亂、國防亂....,要講亂,全世界公認的民主國家也都很亂。別人都能在亂中演進,而台灣卻在亂中原地打轉、停滯,甚至退步。

病源就在於台灣人在"面對自己"這件事上是懦夫,因此隨波逐流。

世界經濟環境好的時候台灣就搭便車成長,環境不好的時候就"靠北靠姆"。國際政治環境有利的時候就小確幸,不利的時候就各取各種高尚的口號自相殘殺。小小三點六萬平方公里面積、二千三百萬人的島嶼,披著一件原來為一千萬平方公里面積、五億人口設計的憲法及剛性法系的大衣,小小身軀拖曳著巨漢的大衣在世界上行走,現在已經拖不動了,只好停下來,自己掐自己以防昏死。

都已經政黨輪替三回了,誰執政誰通吃的大政府、黨府體制不動如山。

地方以選票挾持中央,中央以財政控制地方。選民要權利不要義務,候選人只企盼權利而不談責任,選上也不必做好做滿。行政團隊責重權小,打破要賠,反正給選民及民意代表一點補助就擺平了,管它今天的補助就是明天的債務、後天的稅負。大政府底下,吃皇糧的官方財團法人、基金會、國營事業、地方政府小金庫等單位數以千計,體制和肉桶就是他們寄生的母體,難怪每次大選各擁其主廝殺得刀刀見骨,一旦選上則開始坐地分臧,當然不會認真改革了。

手握預算,中央政府成為立委的二奶,地方政府變成議員的小三,人民把政府這部機器當成自己的賤僕。選民、議員、立委、政府,四股力量權力互相糾結。

台灣平均稅率百分之十二,卻期待福利比照平均稅率百分之四十五的國家。假弱勢越來越多,正義魔人橫行,凡事怪政府、找政府、吃垮台灣。

台灣是全世界廟宇、神壇最密集之處,這是弱者症狀的集體表現。這些信徒沒有現代公民意識,對今生基本上是恐懼的,寄望於來生或極樂世界,神棍們自然樂於寄生其中。廟宇和神壇在台灣多半是一種業務經營,只是價碼及高,幾乎就是一種虛擬保險業。有些甚至還和地方黑道勢力掛鈎,甚至被紅統,成為台灣進步向前走的絆腳石。

對外,長期跳不出統獨二分法被統戰的困境,分不清中共、中國、中國人民的差別,搞不清中共不等於中國、中共一黨專政是人類文明衝突之源、被中共併吞自己及子孫的生命財產安全都失去保障的的道理,縱容那些年金一毛都不能減卻滿嘴國軍共軍一家親的人在兩岸唱和,忘了台灣是全體台灣公民的,不是哪一個黨派的,沒有敵我意識,被溫水煮青蛙。

台灣已經是一個"過了頭"的社會,酸過頭、怨過頭、拗過頭,回頭的時刻已經到來了。台灣這艘船不大不小,沒有大到難以轉向,也沒小到輕易翻覆。

說了半天,在台灣唯二具有真實意義的民調或公投問題應該是:

  • 1、你願不願意成為被中共政權統治的人?
  • 2、如果中共武力犯台,你願不願意讓自己和家人參加戰鬥保衛台灣?

追根結柢,根本問題是台灣要不要成為一個文明素質高、民主行為成熟、法治彰明、對國際投資國際人才包容力極強、對宗教性別非主流價值觀海納百川、堅決反對被中共併吞的一個獨立先進民主國家?

(范疇: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

誠實面對自己,是小國生存的必要條件

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不需要的戰爭,這場悲劇原本可以避免,只因善者的軟弱,助長了惡者的凶狠。英國島民的性格有點古怪,他們討厭軍事訓練,因為近千年來一直沒有外敵入侵,但在危險日益逼近並進一步擴大時,他們反而愈來愈鎮定;在危險迫在眉睫之時,他們反而更為凶猛;而在性命攸關之時,他們反而無所畏懼。這些性格特點,讓他們屢次在危難中轉危為安。

我們英國人曾在戰前的歲月裏陷入極端和平主義,既缺乏遠見,又沈迷於政黨政治的角逐;疏於防備,卻又漫不經心地涉獵於歐洲事務的中心。在我看來,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並沒有什麼區別。它們除了說謊成性、貪得無厭和獨裁高壓統治以外,沒有任何宗旨和原則。兩者只會讓我們同時失去自由和靈魂。

邱吉爾:選擇屈辱仍得面對戰爭

你們問:我們的政策是什麼?

我說:我們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給予我們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和一個在人類罪惡歷史上窮兇惡極的暴政進行戰爭。

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

我說: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和艱難,也要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不能生存。

我說:起來,讓我們把力量聯合起來,一起前進。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保衛我們的島嶼。我們將戰鬥於海灘,戰鬥於田野和街道,戰鬥在山丘,我們將永不投降。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作戰到底的國家將會再度興起,那些因膽怯而投降的國家則只會嚐到滅亡的命運。

現今的台灣人,期待改變,但感覺自己無力做些什麼。他們之所以希望改變,是覺得藍綠一直在惡鬥,藍綠一樣爛,如果 我們是中間、民生第一,便很有吸引力。其實,藍綠真正的問題是大多數人沒有強大的動力回頭去爬梳它的根源,建立新的、民主的價值觀,並深耕到大家的心裡,導致陷入扁平的討論。

我認為如果一直把支持國民黨的人排除於台灣之外,用比較仇恨的方式看待他們,會更把他們推向中國。

我也曾經一度失去了想要推動改變的動力,那種失落感一直存在於台灣社會,而且愈來愈嚴重。當我們的推力愈來愈小,對手的勢力就愈來愈大,然後產生像現在這樣普遍自我懷疑、停滯不前的局勢。

傅楡:我的青春在台灣

我意識到:最困難的關卡其實終究都不是來自外在環境,而是來自那個一面對困境,就容易放棄的自己。我的父親是來台唸書的馬來西亞僑生,我的母親是印尼華僑,九歲時來台。我在台灣出生,拿中華民國身分證。在上大學以前,我總以為自己是外省人。

人的成長不是直線前進的。

人生最大的謬誤是小看自己的力量,第二大的謬誤是將理想投射在他人身上。

太陽花運動之所以會引發這麼多人的關注,最大的原因是我們面對著勢力龐大的鄰居,而我們身為人的權利,始終不被尊重的不滿和恐懼。沒有任何政治實體,可以因為擁有龐大的政治權力,就無視我們的生存權利。現在的我,認同自己是台灣人。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做為一個台灣人最大的願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