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亡靈罷免連署乃冰山一角 從校園造假文化看教育系統的虛偽】
◎ 林政武
某校學藝股長在社群媒體發布一張教務處通知照片,完美揭露校園造假文化。該通知要求學藝股長注意三點:彈性課程記錄不可以寫出老師實際上課的國英數理社等正課內容;不可直稱「考卷」,而須偽稱「評量」或「複習」;早自習若安排考試,教師須欺騙學生說這叫作「練習」。這張黃色通知單底下,貼著憤怒的表情符號,表達出這位學藝股長的心情「當學藝股長居然還得參與做假」。
這種現象直指台灣教育體系的陳年沈痾,教育局訪視只看書面資料,學校行政單位為應付檢查,不是督促教師依規定教學,卻教導學生竄造記錄以符表面要求。彈性課程設計原本在發展學生多元能力,諸如生活遊戲、表達能力、科學閱讀等,卻淪為趕進度的工具。更荒謬的是,學校默許這種行為,甚至有系統指導如何搞文字遊戲,以避監督。
這種造假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它教導年輕人「做表面功夫比實質內容更重要」,它讓「欺騙」正常化,讓學生以為只要蒙混過關就算成功,最後它也摧毀了誠信基礎,讓學校淪為教人如何「作假」的技術訓練所。
這些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就很可能延續這種思維和模式。在學校造假,未來在企業就可能財報造假、政府數據造假,這是一條危險的滑坡。國民黨罷免連署涉及的集體造假,或許是這種文化的延伸。當一個人從小就被教導「真實不重要,只求過關」,又怎能期待成年後轉為誠信?
從校園造假文化到罷免連署造假,反映出相同的社會病態。若不從根源解決,台灣教育將繼續培養出擅玩文字遊戲,而非實質解決問題的公民,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誠信基礎。正如那位無奈的學藝股長所揭露的,問題已經存在,我們需要的並非更巧妙的掩飾,而是勇敢的改變。
(作者是國中教師,摘自2025/4/26自由時報)
發布日期:2025-05-03 20:26:38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