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上頂大才能改善生活?超低薪正在羞辱勞動者】

 

◎整理/田孟心

 

— —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皮凱提 ╳《正義》桑德爾

 

學歷差距、薪酬差距、財富差距,如何一步步分裂我們的社會?去年五月,全球研究不平等領域的兩大巨頭——皮凱提(Thomas Piketty)與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在巴黎經濟學院聚首,針對「平等與正義」,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對談。

 

— —

 

🟠桑德爾(以下簡稱桑):當今的成功人士開始相信,一切成就皆為自身努力,市場根據「論才智行賞」(Meritocracy,又譯功績主義)的原則,給予他們豐厚回報。相對地,落後者則被認為應該為自己的命運負責。

 

窮,都是自己的錯?

 

然而,這種觀點存在問題:機會並不均等,許多出身貧困家庭的孩子,成年後仍然貧困。以常春藤大學為例,雖然提供學費補助,但實際上來自頂層一%家庭的學生數量,多於來自最窮五〇%家庭的學生。

 

許多沒有大學文憑的勞工對主流政黨感到憤怒,這些政黨的政策更偏向高學歷階層的利益,導致勞工階級反彈。

 

🔵皮凱提(以下簡稱皮):我非常同意你的分析。當代的不平等意識形態之所以特殊且殘酷,正是因為它推崇贏家、譴責輸家,並以才智至上之名將這種現象合理化。這在過去的不平等體制中,是看不到的。

 

過去的社會體制雖然也存在不平等,但不同社會群體之間保有某種互補性,有些人是貴族和戰士,有些人是工人和農民,但並不代表他們就是愚蠢的,而是社會需要不同群體。

 

在才智至上的討論中,另一個重要議題是尊嚴問題。

 

你在著作中反覆強調,美國及世界各地的大學體制已成為巨大的篩選機器,對年輕人進行分類篩選,並產生許多折磨。我們有什麽方法脫離這樣的問題?

 

不合理低薪是羞辱

 

🟠桑:宏觀而言,首先,要改變政治論述的措辭,少強調競逐才智,多關注職業尊嚴,肯定每個為經濟和公共利益做出貢獻的人,包括工作勞動、養育家庭或服務社區者,不論是否有大學文憑,讓他們擁有好的生活品質。

 

我們不該一味教導人們互相競爭,努力爬上成就的高梯,卻無視梯子的橫木每往上一層就相隔愈遠。

 

從川普和歐洲類似政治人物的得票數可以看出,對菁英的反感主要來自許多勞動大眾和沒有大學文憑的人,覺得菁英瞧不起他們、不看重他們的勞動付出。這有部份與主流政黨強調,個人可以透過教育向上流動有關。

 

我們應認知到,透過教育向上流動,並非解決不平等問題的最適答案。我們這些批判川普或勒朋(法國極右領袖)之輩的人,應認真看待勞動大眾和無大學文憑者,對學歷菁英的合理不滿。

 

一項研究顯示,統計美國聯邦政府每年以津貼、貸款、減免稅等辦法,補助大學教育的開銷達一六二〇億美元,而技職教育卻僅拿到十一億。

 

這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文憑主義和才智至上偏見。從我們前面談的分配正義問題來看,這不僅不公平,也顯示欠缺對勞動階層職業的尊重。這種欠缺尊重、欠缺肯定,又因金融產業人士不成比例的鉅額薪酬,更形惡化。

 

避險基金經理人的收入為什麽可以是教師、護理師和內科醫師的五千倍?當不同職業的薪資收入如此懸殊,這不僅是不公平的現象,更是一種羞辱,反映了社會對勞動者的集體貶低。

 

高教、技職教育投資都應擴大

 

🔵皮:我贊同你說的,在才智至上主義下,社會花了大量時間和資源來推崇少數常春藤盟校的菁英,但對於技職教育的關注和支持卻遠遠不足,「只要肯努力就會成功」的迷思也亟需破除。很少有人討論有多少大學、公立四技學校、技職學校未得到適切資源。

 

此外,我們也應設立最高工資上限,同時保證最低基本工資;並恢復嚴格的累進稅制,就像課徵污染稅一樣。

 

(摘天下雜誌第821期)

發布日期:2025-04-29 13:53:08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