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汽車業的人道走廊】
◎文/李正傑
經濟增長放緩、陸製汽車搶市、川普25%汽車關稅等不利因素,讓德國引以為傲的汽車工業陷入困境,車企關廠、裁員聲不斷,根據《handelsblatt》報導,德國車企與零件製造商的裁員人數博世(Bosch)約1.2萬人、大陸集團(Continental)約1.22萬人、采埃孚(ZF)約1.4萬人、舍弗勒(Schaeffler)約4,700人。這不包括福斯(Volkswagen)宣布將在2030年前裁員3.5萬人及奧迪(Audi AG)要在2029年底前裁員7,500人。
歐加碼國防 工作燃生機
與此同時,歐盟宣布8,000億歐元的「歐洲重新武裝」計畫,提供會員國1,500億歐元貸款,給予更多的財政空間進行國防投資。德國修憲通過「債務煞車」改革法案,國防相關支出不再受到債務上限的限制,估算將額外獲得1,000億歐元的資金,並設立5,000億歐元的特別基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氣候保護措施。
歐洲國防開支的大幅增長讓陷入危機的車企看到了希望。
據諮詢公司安永報告,歐洲北約成員國每年將投入約720億歐元的國防預算,這筆投資涉及歐洲68萬個工作機會。如果德國將國防開支提高到GDP的3%,預估金額為每年255億歐元,將創造24.5萬個工作機會,並帶動420億歐元的生產與服務活動。
德國旗艦軍火商萊茵金屬將兩家原本生產汽車零件的工廠改為生產國防設備,該公司在德國北部的一家生產坦克炮管工廠,正招募之前為汽車內燃機製造特種零件的工人。
國防企業亨索爾特打算從大陸集團和博世招聘200名員工。執行官多雷在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說,公司將從汽車行業的困境中受益,進一步的投資將使TRML-4D雷達系統的年產量增加1倍以上;他認為,利用汽車業閒置產能,將有助於保護德國的製造業基礎設施,並提高軍事設備的產量。
民營轉型軍工廠 添捷徑
另一家軍工企業KNDS宣布將接管火車製造商阿爾斯通原定於2026年關閉的工廠,公司計畫保留一半的員工,預計將生產豹2主戰坦克、美洲獅步兵戰車和拳擊手裝甲車的組件。
福斯執行長布魯莫表示,公司正積極評估軍工產業的需求,「所有選項都擺在檯面上」,包括將部分工廠從民用轉向軍事用途。萊茵金屬執行長帕佩格指,福斯位於奧斯納貝克的工廠是轉型為兵工廠的理想選擇。
福斯在二戰期間曾參與生產「82式水桶車」輕型運輸車與兩棲四驅車等軍用車輛,並參與了V-1火箭的零件製造。
不過,從民間車企轉向軍工產業的過程不是沒有挑戰。《德國之聲》報導,德國諮詢公司Heinrich & Coll總經理布呂克納表示,某些職位和特定的專業可以輕易轉型,一名汽車流水線工人可以直接在軍工企業從事相同的工作,研發工程師經過培訓也可以,但銷售或採購等職位並不容易。
想進入國防工業還有安全審查這一關要過。德國《安全審查法》規定,如果潛在員工是來自被視為國家安全重大風險國家的公民,或德國公民曾在這些國家長期居住,可能會在安全審查中遇到麻煩。德國安全與國防工業協會首席執行官阿茨波迪恩說,目前的審批時間太長,無法實現人員的快速轉職。
(圖、文摘自2025/4/21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