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輝達愛台灣?】

 

◎《天下雜誌》總主筆 陳良榕

 

眾所皆知,蘋果只要最頂尖的供應商。因此儘管台灣已喊了多年蘋概股,但除了台積、大立光等少數特例,其他台廠主要集中在組裝、機殼等技術層次較低的領域。

 

舉凡通訊、感測、電源管理晶片,仍是美歐日大廠把持。

 

但輝達不一樣。例如這次GTC大會最受台廠矚目,千呼萬喚的產品――兩款首度導入矽光子技術的網路交換機,盡管技術難度極高,仍有幾家台廠搭上早班車。

 

其中,聯亞光電供應的微型雷射發射器,是首度出貨給國際大廠。

 

輝達交換機的主晶片,採用台積的COUPE矽光子技術平台,載板由欣興獨家提供。這也是欣興首度打敗日本Ibiden,成為輝達全新產品的供應商。

 

事實上,在輝達供應鏈各處,尤其是CoWoS封裝,正出現一場寧靜革命,本來幾乎清一色日系供應商,逐漸換成台灣面孔。

 

如同我在三月初的《胡說科技電子報》所提,輝達GPU載板內部用來強化結構的低膨脹係數玻纖布,本來由日東紡獨供,台玻將從第二季開始打入。

 

愛台廠的兩大原因

 

不少人直覺認為,那是台南出生的黃仁勳「愛台灣」的象徵。

 

「才不是這樣,」一位同時是輝達與蘋果重要供應商的高層笑著說,他認為,主要是日商跟不上輝達速度。

 

「(輝達)真的是光速,」他感嘆。

 

首先,是從研發到量產的節奏飛快。輝達明年要發表的產品,今年一月到二月就得送樣,「不送樣,那就沒有了,」他說。

 

當然,之前在iPhone供應鏈也有類似狀況。例如,台達電旗下的被動元件廠乾坤科技,是少數得以擊敗日商,成為iPhone電子零件主要供應商的台廠。

 

一位業界高層告訴我,乾坤的技術能力與日本村田電機、太陽誘電在伯仲之間,但每一代iPhone的電感都得特製,而且從送樣到月產幾十萬顆,三到六個月就要完成。

 

「迭代的速度太快了,這個日本人沒辦法,所以(乾坤)就這樣起來,」他說。

 

但相較於蘋果,輝達的腳步更快,而且「不僅是迭代,還包括新的技術,」前述輝達與蘋果重要供應商高層說。

 

他認為,舉世只有台商與陸商,有辦法跟上輝達速度。但因為AI技術敏感,美國大廠都要求供應鏈「去中化」,「所以大陸的供應商都不能進去。」

 

尤有甚者,iPhone供應鏈的台廠,多半是「台灣技術、中國製造」,但AI供應鏈獨特的「去中化」要求,讓供應商多半留在台灣。

 

(摘自天下雜誌第820期)

發布日期:2025-04-24 18:10:44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