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只要放下心中那把尺,就能看見自己的價值】
--金球獎影后黛咪.摩爾
◎整理/吳凱琳
在演藝圈打滾四十多年之後,六十二歲的黛咪.摩爾終於憑藉演技獲得真正的認可,拿下生涯第一座女主角獎。
她十六歲離家,十八歲結婚,嫁給第一任丈夫佛雷迪.摩爾,十九歲拍攝第一部電影,二十一歲進入勒戒所。二十五歲與演員布魯斯.威利結婚,但這段婚姻在十三年後告終。將近五十歲時,因為第三段婚姻失敗,她再次用酒精與藥物麻醉自己,二度進入勒戒所。
回顧摩爾的表演事業,有過絢爛時刻。一九九○年她主演《第六感生死戀》,一舉成名。一九九五年拍攝《脫衣舞孃》,她為自己爭取到一二五○萬美元的片酬,成為全球片酬最高的女演員。
摩爾也因此遭受種種非議。人們認為她自信過了頭,但摩爾卻說,事實正好相反,她一直被自我厭惡與自卑感所驅使。
當然,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以前的我性格膽怯,極度缺乏自信,尤其是對自己的身材,我經常被要求减重。
拍攝《軍官與魔鬼》時,我剛生下二女兒,必須在兩個月內瘦身。因為過度運動,導致我的母乳脂肪含量不足,醫生建議補充配方奶。
後來我接演《桃色交易》,每天騎自行車從家裡到派拉蒙影城,單程大約是四十八公里。當時我半夜要餵奶,然後天還沒亮就得起床,戴上頭燈和教練一起騎自行車到拍攝現場。
拍攝《脫衣舞孃》時,早餐我會量半杯燕麥片,然後用水煮,接下來一整天,只吃蛋白質和一些蔬菜。
如果你認為我對身材過度執著,實在太荒謬,你說得沒錯。
我們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
這些經歷讓我感覺被羞辱,但是真正震撼我的,不是別人對我做了什麽,而是我對自己做了什麼。我竟然對自己如此殘忍、暴力,認為別人的看法比自己的身體還要重要,這太荒謬了。
我想要擺脫這一切,我跟隨瑪丹娜學習卡巴拉(猶太教神秘主義哲學)、去算塔羅牌、求問靈媒、接受過無數次心理諮商。我沒有想到,對我影響最深的一句話來自一位陌生人。
有一次我向一位塔羅占卜師抱怨說,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那位占卜師很直白地說:「嗯,你永遠會覺得自己不夠好。」
當下我只是覺得,這句話未免太殘酷了。接著她說,「但是,你只要放下心中那把尺,就能看見自己的價值。」所以,每當我滑著手機,忍不住拿自己跟其他人比較的時候,就會想起那位占卜師的話。
我想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總是看見其他人都沒有注意到的缺陷,過度關注自己所缺乏的東西,想盡辦法修補,結果愈弄愈糟,直到完全無力改變任何事情。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批判的時代,任何人都可以極其殘酷的方式,匿名批判別人。
但是我有選擇權,我可以學會不去在意,不被他們傷害。我記得女兒曾對我說,「我不想浪費時間去關注那些我覺得不好或是不如意的事情,因為這樣會剝奪我讚美自己的機會。」
現在是我人生中最從容自在的時候。每天早上醒來,我就會思考:「我想做什麼?」我不必圍繞著別人的時間表打轉。
現在的我更注重選擇,而不是感覺自己缺少了什麼。我可以書寫自己的故事,而不是被其他人定義。
對我來說,這是一段學習過程。我不只是問自己想要做什麽,我還會問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不代表說,事情會因此變得容易、沒有痛苦、不會讓人失望,我還是會有這些負面感受。但是我會換個角度去想,「事情的發生,是為了要告訴我什麼?」
我人生的座右銘之一是:別人做了什麽或沒做什麼,這些外在因素都不重要;關鍵是,你自己怎麽看待這一切,這將會決定你的人生體驗。
(摘天下雜誌第820期)
(攝影/鄒昌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