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維持和平 台灣也要有貢獻】

專訪AIT處長谷立言》雙贏合作,鏈結國防和經濟

 

◎採訪整理──史書華

 

🟠問:你提到目前印太戰略跟川普第一任期仍有延續性。但最近《外交事務》刊登了評論〈台灣情結〉的文章,認為美國為了台灣與中國開戰,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應該降低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還有國防部次長提名人柯伯吉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提到,美國必須重新評估保衛台灣的戰略成本。美國對台灣的看法變了嗎?

 

🟢答:我讀了那篇文章,這類學術文章的問題是,似乎只能在「戰爭」或「抛棄台灣」當中二選一,卻忽略有第三個選項的存在。

 

對於美、台、甚至中國來說更好的選項,就是維持現狀。

 

所以我們其實是聚焦在維持現狀上。這也是盧比歐日前說的,我們的承諾和過去四十五年一樣,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方式改變台灣狀態。

 

台美最關鍵的重點就是「台灣關係法」,在美台互動中,能夠繼續支持台灣、讓台灣保有自我防衛能力,確保不會有任何武力或脅迫改變台灣政治、經濟、社會。

 

🟠問:如果兩岸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會介入嗎?

 

🟢答:目前提升嚇阻力、避免衝突,是我們的首要目標。盧比歐說,所有的政策,要努力使美國強大、安全和繁榮。台美關係的本質也是一樣,讓所有領域都能使台美更加強大、安全和繁榮。

 

🟠問:但看到歐洲最近的發展,美國對盟友和伙伴的想法似乎改變了。你怎麽看?

 

🟢答:這其實符合川普政府的一大原則──盟友必須有所貢獻,來維持共同和平。

 

所以美國特別感謝日本在軍事上的表態,也非常歡迎賴清德總統日前宣布國防預算要增加到GDP的三%。

 

在歐洲,我們也認為歐洲盟友,包括北約,要負起安全的責任,不管是提高嚇阻力、或是維持世界和平。

 

因為我們認為二十一世紀最大的挑戰,就是來自中國。不只是台海,東海、南海、喜馬拉雅山地區都有來自中國的威脅,所以美國現在非常聚焦這些領域,積極與所有盟友合作,希望維持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問:身為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國的台灣,也關心川普喊出的「對等關稅」,該怎麽解讀?

 

🟢答:美國在二戰後,創造了全球國際貿易體系,促進全球貿易進行,但不幸的是,這個系統已經被濫用、被佔便宜,其中最惡劣的就是中國。

 

中國不僅在對美貿易上佔便宜、掏空美國很多產業,也利用進入國際經貿體系的機會,壯大軍力、打造硬實力,威脅美國的國際利益。

 

在全球化的過程之中,雖然美國有些公司或人民因此得到了不成比例的好處,但對大眾來說,很多人在過程中被落下、處於劣勢的位置。

 

川普非常致力要改正這樣的狀況,要重新打造一個真正公平的貿易環境,讓全球經濟發展能惠及大部份的美國人民。

 

我們的貿易伙伴,包括台灣內,不要把精力聚焦在關稅政策或相關進度,而是可以去想想怎麼樣與美國來往,讓貿易惠及雙邊人民。

 

🟠問:總的來看,國防似乎是川普政府優先要與台灣合作的項目?

 

🟢答:對。我覺得經濟和軍事是可以關注的兩個重點領域。

 

在我們非常歡迎台灣宣布要將國防預算提高超過GDP的三%,但除了預算外,更重要的是確保台灣能夠發展正確的戰力。

 

之前黑海發生的戰事,可以看到,我們進入一個不對稱作戰的時期,這對台灣有巨大的優勢。只要透過無人機、或在海底的自動機械與武器,就能殲滅一個海軍艦隊,這是革命性的改變,過去數十年不曾看過。

 

所以這與美國讓台灣取得不對稱戰力的看法,是相當一致的,也是努力的方向。

 

我們歡迎台灣國防產業投資美國,但我們也更重視台灣能擴大自身的國防生產能力,尤其在彈藥和無人機上,這對提升台灣自我防衛韌性相當有幫助。

 

目前有愈來愈多的科技發展,都是走向軍民兩用,台灣在微品片或AI的能力也非常出色。所以,我們不只希望看到傳統的國防產業合作,還有民間的軍民兩用科技。

 

(摘自《天下雜誌》第819期)

 

發布日期:2025-03-29 23:13:55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