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學會釋懷與祝福】

 

◎邱羽君

 

總以為來日方長,卻不知時日無多……

 

當初因父母年事已高,開始關注生死課題。剛好文山與新店分會開辦大事關懷課程,便把握機會報名。沒想到,就在課程開始前兩天,我的父親往生了。

 

對佛法認識有限的我,和多數人一樣,不願面對父親的離開,既憤怒自己的無能為力,又不斷告訴自己「還有希望」,直到不得不面對事實後,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救。

 

以前總以為,為亡者誦經、做佛事,是修行人才能做的事。上課後才知道每個人都可以做,只要我們願意。課程帶領我們理解生死的意義,學習如何調整心態,明白佛事的核心精神,並實際參與臨終關懷、助念、追思祝福。

 

在這段學習過程中,我對父親的離去,逐漸釋懷。曾以為死亡即是終點,人死如燈滅,生死輪迴不過是虛妄之說。在《生死50問》中,聖嚴師父提到佛教對死亡的看法:一、死亡不是前途的結束。二、死亡是生命過程中的一個段落。三、死亡是走向未來的起點。四、死亡是此生的功德圓滿。五、死亡是此生果報的終極。如今,我才深刻體會生命的意義,是為了受報與還願。

 

師父曾開示,助念不僅能轉化家屬的無依與無奈,幫助亡者往生善處,也能安定家屬的身心,更是自身的修行。父親離世時,我深感無助,然而助念過程中,父親的面容從僵硬轉為柔和,甚至浮現微笑,家人的心也慢慢安定下來。追思祝福時,在法師開示、蓮友誦經祝福下,讓我們都感受到平靜與安然。

 

感恩關懷院、分會和師兄姊們的陪伴與幫助,更感恩聖嚴師父提出禮儀環保的理念,讓生者與亡者皆能因佛法而身安心安。

 

(摘自法鼓雜誌第423期)

發布日期:2025-03-20 13:02:26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