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北歐小國企業為何能征服世界?】

 

全球最大的釀酒商之一嘉士伯(Carlsberg)總部位於丹麥,執行長阿魯普-安德森說,有人曾問他,一個這麼小的國家,為什麼有辦法孕育出這麼多家大企業?

 

這樣的說法也適用於瑞典、挪威和芬蘭。北歐孕育出許多令人驚豔的企業巨頭。樂高是全球收入最高的玩具製造商;宜家家居(IKEA)是最大的家具製造商(並且因瑞典肉丸成為全球第六大餐飲連鎖店)。

 

北歐企業霸主橫跨了工業機械、電信設備、安全帶和電梯。全球最大音樂串流公司Spotify與最大「先買後付」供應商Klarna也都是北歐企業。丹麥減重藥物先驅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即使在新藥試驗結果令人失望後股價下跌,仍是歐洲市值最高的公司。

 

過去十年來,北歐企業的表現超越歐洲其他地區。

 

當然,也有失敗的北歐企業。例如,電池製造商Northvolt最近宣告破產,諾基亞的手機業務也因iPhone的崛起而被擊垮。此外,許多成功是因為運氣好。該地區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尤其是挪威的石油和天然氣。

 

儘管如此,北歐公司的卓越表現仍然令人矚目。究竟是什麼原因促成了它們的成功?

 

第一,北歐商人就像他們維京人的祖先一樣是跨國冒險家。「規模小對我們來說是一種祝福,因為這使得我們必須具備國際視野,」阿魯普-安德森說。

 

成功的第二項因素是長期熱衷新科技。二戰後不久,樂高創辦人在玩過一款新型塑膠成型機後,即將玩具材料從木材改為塑膠。當時,一台塑膠成型機的價格相當於樂高一整年的銷售額。如今這種精神依然存在。

 

第三個成功因素是政策支持。儘管北歐慷慨的社福系統靠超高的個人稅率支持,但公司企業稅率與美國大致相同。

 

特別是在丹麥,招聘和解雇員工比歐洲其他地區更容易。丹麥政府積極數位化也提高經商便捷度。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執行長柯文勝(Vincent Clerc)說,「你可在一天內就取得增值稅號碼。」這在法國可能得等上好幾個月。

 

第四項成功因素是有耐心的股東。顧問公司麥肯錫資料顯示,北歐大型企業中有五分之四由長期股東控制,歐洲整體是五分之三,美國企業僅五分之一。商業家族在北歐扮演了重要角色。

 

這些因素使北歐企業得以免於被外國企業收購,因而獲得更多時間成長茁壯,同時也使公司可以更輕易地進行長期投資。諾和諾德負責人約根森曾表示,他最關心的是公司十到二十年後的樣貌。

 

最後一點,則是北歐老闆們常提到,面對這一切逆風所必須的適应力。

 

樂高執行長克里斯蒂安森在評估該地區企業為何如此成功時,引用了達爾文的話,「生存下來的不一定是最強的,而是能適應變化的。」隨著全球企業為川普重返白宮做準備,這句話比以往更加有智慧。(李立心譯)

 

(圖、文摘自天雜誌第815期)

發布日期:2025-01-27 14:03:56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