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川普贏了,平台中立卻輸了】

 

◎ 《天下雜誌》編輯顧問/黃哲斌

 

二〇一六年,川普當選,全球震驚。

 

八年後,川普再度勝選,全球的驚嚇指數降低一些;然而,這場選舉開啟了新的資訊課題,新的民主挑戰,一如當年假訊息滲入網路微血管。

 

選戰後期,最受矚目的專訪並非電視台主播,而是羅根(Joe Rogan)。他的Podcast 是全球最多聽眾的節目,訂閱人數一千六百萬,是《紐約時報》招牌節目《The Daily》的五.六倍。

 

羅根曾是脫口秀演員兼武術格鬥評論員,節目主題涵蓋娛樂、運動、外星人,偶爾涉及政治。選前他直播專訪川普,事後表態相挺,被認為衝擊年輕選票。

 

《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分析,川普陣營刻意安排上一些「陽剛男性圈」的Podcast節目,吸引立場模糊、但不滿現況的年輕男性,藉此抵銷女性選票劣勢。

 

這符合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調查,三十歲以下族群,三七%透過網紅理解新聞事件;新聞類網紅中,男性是女性的兩倍;七七%新聞類網紅,沒有任何新聞工作經驗,且政治立場較為強烈。

 

如同《哥倫比亞新聞評論》指出,新聞類網紅的危險之一,在於節目「大多像一個讓人消磨時間、透過娛樂內容尋找認同的空間」,而不具備傳統記者「追問或反駁」的意願。

 

選前一個月,亞利桑那、內華達等搖擺州的許多居民,都收到免費報紙。報紙名稱不同,但頭版照片都一樣,標題則大同小異,宣稱拜登與賀錦麗任內,該州家庭因通膨增加開銷超過三萬美元。

 

這些「報紙」來自名為《Metric Media》的傳播集團,經費來自親共和黨的基金會與智庫。

 

《華盛頓郵報》揭發名為「虛假旗幟」(False-Flag)的行動,根據社區選民的關注議題,投放不同微定向廣告。例如,密西根穆斯林會看到賀錦麗丈夫是猶太人,她大力支持以色列;賓州猶太人看到相反信息,賀錦麗主張停止向以色列運送武器。

 

同理,針對保守派選民、自由派年輕人、北卡州非裔選民、中西部白人勞工,他們各自發送不同爭議訊息,進行高科技心戰。

 

這個保守派團體甚至製作偽裝民主黨廣告,挑撥選民對賀錦麗的不滿。

 

澳洲兩位研究數位媒體的學者,發現馬斯克公開挺川普以來,他的X帳號觸及率忽然暴增,與年初相較,個人貼文觀看次數成長一三八%、轉發數成長二三八%,認為他利用演算法放大影響力。

 

追蹤假訊息的非營利組織「反數位仇恨中心」(CCDH)分析,馬斯克二〇二四年至少發布八十七則與大選相關、經查核為虛假的言論。這些貼文,累計超過二十億次瀏覽。

 

同時,《The Information》報導,一年來,TikTok執行一項押寶川普專案,籠絡右翼名人與福斯新聞進駐、放寬保守派假訊息的審核,並壓抑《紐約時報》等自由派媒體的曝光。

 

馬斯克與TikTok都賭贏了。經此,「平台中立」成泡影,科技新貴躍為新型媒體大亨,藉此收割政治權力。

 

三百年來,傳統媒體寡佔話語權的輿論世界,從來並不完美;然而,媒體機構相互監督,實名問責,黨派化趨勢得以相互牽制。

 

社群平台與數位媒體主宰網路後,原本我們想像一個透明、多元且自由的言論空間;然而,權力私慾與馬太效應讓資訊更集中化,我們被迫在少數科技鉅子掌控的平台上,夢想著自由平等的公民對話。

 

危險的是,投票所需的理性資訊被掏空,我們的民主天空出現一個巨大臭氧層破洞。

 

深吸一口氣,我們準備好了嗎?

 

(摘自天下雜誌第814期)

發布日期:2025-01-22 14:05:02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