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大人還穿小孩的衣服】

 

依我國的民主演進,「違憲擴權」固不可取,但基於政治運作的長久之計,若朝野協商、人民同意,立法院以「修憲擴權」,一步步走向民主國家的國會,五權憲法改為三權分立,權力機關的權責更加明確,有其合理性。

 

一九九一至二○○五,我國歷經七次憲法增修。然而,民主改革攻堅,轉型正義尚未完成,民主轉型顯有未竟之功。所謂憲法,是為人民而設的,人民不是為憲法而設的。把憲法視為一種有機體,因應人民總體生活(政治、經濟、社會⋯)變化而成長,比較合宜。一九九一以來,增修條文確實發揮了這種功能。而且,也正是因為這樣,台灣各方面的活力一直被激發出來。可惜,扁之後,馬、蔡十六年,不要說「制憲」,連「修憲」都乏人問津,而台灣活力繼續釋放。及至今日,形同大人還穿小孩的衣服。從這個觀點來看,過去一年的僵局、困境,既產生了負面作用,也正面提醒大家,也該面對「憲法時刻」了。

 

這次大選期間,藍白合功虧一簣,所謂的內閣制也在選後煙消雲散。藍白,主導立法院,沒人再談內閣制,卻一再修法搶奪監察權、司法權、行政權。目前,藍白立委對行政院長極度不滿,卻不對行政院長提不信任案,令其去職。因為,一旦不信任案通過,總統便可能發動解散立法院、提前改選產生下屆立委。增修條文的設計,由於藍白立委之爾虞我詐,遂無助於解決朝野僵局,此一設計乃淪為虛文。而若藍白立委真要奪權,包括現行傾向總統制的總統權力,最佳方案莫過於修憲(制憲)改為內閣制,行政首長由國會選出(傅崐萁有機會),黨政合一(賴清德、朱立倫必須進入國會)。果真如此,倒閣、解散國會易如反掌,可以立即反映主流民意,重大爭議由頭家仲裁。

 

民主這條路,走到今天這種地步,罷免大戰是一種策略選擇,但也不得不承認,這種行動治標多於治本。試想,「雙罷」、「補選」之後,藍白仍佔上風,或者,綠營後來居上(八白委不受影響故機率較小),經此大戰朝野對立只會惡化、不易改善。不知道是不是這種考慮,導致民進黨方面(總統兼主席)表明:罷免是公民自主行動。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尊重民進黨立院黨團自主,但也保留這是否是別無選擇下的選擇。平心而論,站在總統的高度,賴桑本來就應該看得更高、更廣、更深、更遠,從這樣的認識論來解決燃眉之急。三十多年前,「民主先生」曾經展示過這種領導學:用普遍可行的合理性,超越特定時空的不合理性。

 

民主的制度設計,權力部門是互相制衡的,沒有一方可以「殲滅」另一方。一個多月來,韓國政情顯示,相互保證毀滅,保證毀滅的是國家、人民,這絕對不是民主的目標。但願國內朝野,也能事事洞明。

 

當然,作為主權在民的國家公民,面對前所未有的政治僵局、困境,更應積極思考、具體提出超越政黨鬥爭的國家願景,讓那些代表、公僕知道:頭家才是「更大的民主」。

 

(圖、文摘自2025/1/8自由時報社論)

發布日期:2025-01-17 13:14:38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