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利他無所求 助人真快樂】
◎果暉法師
問:「利他」是不是委屈自己?
答:當然不是,就像奉獻不等於犧牲。
因果、因緣的觀念很重要,以「無所求」來利他的心態,就是菩薩行。如果做了利他的事,自己卻感到受委屈,通常是因為心「有所求」。一旦有所求,就變成條件交換的買賣,付出卻收不到相應的回饋,當然會覺得心裡不舒服,而感到委屈自己來成就他人。
利他、奉獻即是佛法所講的布施,無論時間、體力、專業,甚至一個微笑、一念善意,都可以布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盡心盡力,同時量力而為,不需和他人攀比,也不要為了博得名聲,打腫臉充胖子。助人利他,不是條件的交換,而是發自內心的歡喜來助人,就會獲得真正的快樂。
利他而無所求,是可貴的菩薩行,但是觀念知道了,真正要落實,仍有很多細微處,需要時時覺察。例如:平常搭車、坐捷運都會讓座,等到自己需要座位,卻不一定有人願意禮讓。此時,若抱著「我讓座好多次,為何這次沒有人禮讓我」的心態,也就變成有所求了。助人之後,心裡不要掛念,因為行善的過程就是目的。凡是讓我們奉獻服務的人事物,都是在成就我們修福修慧的機會,都要感恩。
有了「利他不是委屈」、「奉獻不是犧牲」的觀念,量力而為,心甘情願,不計較、不比較,單純地奉獻,奉獻後就放下,就不會感到委屈了。
(摘自法鼓雜誌419期)
發布日期:2024-11-29 15:48:33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