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容積獎勵:都市發展的雙刃劍】

 

◎ 王春木/作者為桃園市地政士公會理事長

 

在現代都市規劃中,容積率的設定不僅影響著城市公共設施服務能力,也直接關係到居民的生活品質。容積作為公共財,應謹慎管理,以確保促進都市的永續發展。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容積獎勵這一政策工具,正面臨著空前的挑戰。

 

首先,容積獎勵的初衷是好的。通過提供額外的建築容積,政府希望激勵開發者參與都更和公共設施建設。然而,過度的容積獎勵卻可能導致公共設施的過度擁擠。當人口密度超過公共設施的承載能力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將接踵而至,居民的生活品質也將大打折扣。

 

容積的存在與設計須根植於公共設施的承載力上。城市的基礎設施如交通、供水、排污、電力等,皆有其最大服務容量。當容積的設置超出這些公共設施的承載能力時,便會引發各種問題。因此,規劃者在進行容積獎勵時,必須充分考量基礎設施的服務極限,確保城市的運行不會因過度開發而受到影響。

 

其次,容積獎勵的實施常常忽視了鄰近社區的影響。更高、更密集的建築可能會影響周邊地區的日照、通風和視野,這不僅侵害了鄰里居民的權益,也破壞了城市的整體美觀。此外,這種不平衡的發展可能會加劇社會不平等,因為資源更集中於特定地區,而非均衡分配。

 

此外,過度依賴容積獎勵可能會削弱都市規劃的初衷。當城市的發展被短期利益驅動,長遠的永續發展目標將被擱置。這種規劃失衡現象,最終將導致城市發展的失控。特別是在快速發展的都市中,這種不受控制的增長可能導致基礎設施的崩潰,進一步影響經濟的穩定性和社會和諧。而過於浮濫的容積獎勵會帶來多方面的負面後果,不僅居住環境的質量下降,社會資源分配的不均可能加劇。

 

此外,城市規劃可能失衡,偏離永續發展的目標,導致都市無秩序的擴張和結構破壞。過程中,缺乏透明和監管的容積獎勵實施可能滋生腐敗,損害公共利益,削弱公信力。居民感受到負面影響時,恐增加社會矛盾。

 

因此,在推行容積獎勵政策時,政府必須審慎考量。首先,應對公共設施的承載能力進行評估,確保能滿足未來需求。其次,應加強監管,確保不會被濫用。這需要透明的政策制定過程和嚴格的執行機制,以防止腐敗和利益輸送。

 

容積獎勵是一把雙刃劍。既能促進都市的發展,也能帶來潛在的危機。唯有在政策制定與實施中保持謹慎,才能為市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政府、開發商和居民之間的良性互動,將是實現目標的關鍵。

 

(摘自2024/9/1自由時報)

發布日期:2024-09-03 12:48:03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