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他讓台灣麵包師看到希望】

 

文◎羅璿

 

台中拉波兒的秒殺蔥麵包、新北樹林三分鐘熱度的招牌羊角麵包、羅東香格爾熱銷的鹽麵包,很難相信,揉出這些麵包的雙手,都師出同門。

 

三十三年前,來自日本岡山、沉默寡言的野上智寬,把正統歐系麵包與系統性的烘焙訓練帶來台灣。他如何開啟台灣麵包新時代,並傳承後輩?

 

九一年,新光三越台灣首店南西店開幕,東客麵包跟著來台。野上智寬擔任「一號店長」,七年間在台拓了五間店,結識當年在百貨公司當櫃姐的妻子蔡淑如,生下三子後,定居台灣。

 

九九年,野上智寬在台中開業「羅娃麵包坊」。

 

對他來說,在台經營麵包業,最難的是管理人。上門來應徵的學徒,連最基本的禮貌都沒有。「穿拖鞋、遲到是家常便飯,」看在把麵包當成一生懸命的職人眼裡,不可思議。

 

很多年輕人因不愛讀書,想學做麵包,卻往往只學一兩樣就走,但日本不同,大學畢業也可以當麵包師,學徒願意虛心接受所有該學的技術。「可能有點文化差異,」雖無奈,但他仍耐心地把當年在日本受到的扎實訓練,傳授給台灣子弟、也不吝於教導正統歐式麵包做法。

 

「他是為台灣帶來系統性訓練的人,」在原物料代理商苗林行當業務十餘年的吳孟桓說,當年許多台式麵包店教學有一搭沒一搭,廚房哪個崗位缺人,就把學徒放哪。但在野上智寬的麵包店,學徒依技術難度,依序從麵包整形、烤箱,做到攪拌,能力到了才能到下一關。

 

「以前只要差不多就好了,」麥嵐綺台中麵包創辦人江志誠先在一家台式麵包店待過兩年,才加入野上智寬的麵包店,「他叫我把以前學的都忘掉,從頭開始。」

 

「基本功才是最重要的,」野上智寬觀察,台灣師傅很聰明,懂得變通,但不夠有耐心,總急著出去開店。三十多年來,他不斷強調,「先從刷鐵板開始,再追求漂亮的東西。」

 

跟了野上智寬十年,林育德每天一早睜眼就告訴自己,「該戰鬥了。」一天從早上六點站到晚上十點半,經常忙到下午四點吃午餐。但再辛苦,學徒也不怕,一大原因是野上智寬從不藏私,把做麵包的原理如實傳承。

 

當年,本土麵包師傅大多留一手,甚至還會刻意等徒弟都在休息,才去做特定的麵包,也不為徒弟解惑。

 

「教本來就是應該的,」野上智寬認為下面的人愈厲害,他愈輕鬆。過往,台灣麵包師傅土法煉鋼,沒有正確觀念、系統性論述,不懂控制溫度、水分、材料磅數,一樣製法從彰化套用到台北,卻忽視在環境變化下,麵包口感、味道立刻跑掉,是野上智寬讓台灣師傅真正懂了麵包。

 

對歷練兩、三年站上攪拌台的學徒,野上智寬也毫無顧忌地分享他的配方。為何不怕別人學?「因為學了可能也只做得出八十分,」江志誠替師傅答,很少人像野上智寬對細節如此堅持。他至今仍守在第一線,從早上七點就開工,配方每三個月就換一次,唯一目標是今天的麵包要比昨天更好。

 

雖然嚴格,但他並不嚴厲。「他是個溫柔又幽默的人,」林育德印象中,野上智寬從沒罵過人。有一次他連續兩天把麵包烤焦,師傅僅請老婆翻譯,「你把錢丟到水溝裡了。」

 

「產業要進步,人際關係很重要,」野上智寬強調,相互交流、讓下一代子弟站在師父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更廣,烘焙業才不會原地踏步。

 

也是他讓台灣烘焙業開始懂得用好食材。〇五年,苗林行總經理林瓊書見野上智寬很苦惱,因為用台廠出產的麵粉做出的可頌口感不穩定,而首次進口價格兩倍以上的日本麵粉,從此打開台灣烘焙界對麵粉、奶油等原物料的重視。「如果對的材料不夠,野上師傅寧願暫停賣,也不退而求其次,」德麥桃園區業務經理呂清光觀察。

 

「我會做到死,」過半輩子都在台灣度過的野上智寬,教遍無數台灣子弟,日式職人魂卻從沒鬆散過。

 

「不要太做作,就是好老師,」這件對他來說再單純不過的事,給了台灣烘焙師傅一個有跡可循的未來。

 

(圖、文/摘自天下雜誌800期)

 

 

發布日期:2024-07-04 15:49:59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