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歐盟扶植本土製造業】

 

文◎蕭麗君

 

2024年初,歐盟內部市場執行委員布雷頓(Thierry Breton)提出一項頗受矚目的建議:成立一個規模1,000億歐元的公共基金,以降低歐洲對美國國防製造廠商的依賴,歐洲有將近三分之二的軍事硬體設備都是由美國業者所製造。

 

由於正值俄羅斯的威脅加劇,布雷頓認為這筆資金除了可用來補貼歐洲企業,還可在歐洲境內發展與製造更多武器。

 

身兼前科技公司執行長、主題公園開發者和法國現任財政部長的布雷頓,堅信國家有權力塑造經濟。

 

並主張應從公共資金中,提撥數十億歐元用來資助半導體產業。

 

布雷頓3月中旬在法國參觀一座核電廠時接受訪問強調:「我們現在需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除了增加生產能力,其他已經別無選擇」。這項訪問是他擴大核能生產計劃的一部分。

 

過去數十年來,歐盟不斷說服歐洲各國政府,希望它們能夠限制對本土企業的支持。如今歐盟官員態度卻出現逆轉,疾呼政府利用納稅人的錢來資助本土企業。

 

雖然對於歐洲國防工業的大規模資助,目前仍在討論階段,不過歐盟已先在3月發布一項規模150億歐元的計劃,旨在擴大購買更多在歐洲製造的國防設備。

 

歐盟不久將在布魯塞爾召開峰會,屆時一項重要議題是如何進一步擴大對歐洲國防工業的投資,以及是否要透過債務來實現該目標。

 

對國防工業挹注資金,只是歐洲企圖打破長期以來的禁忌,希望扶植國內產業的努力之一。它的最終目標在於能夠強化歐洲工業基礎,以與美、中兩國有相互抗衡的的實力,目前這兩大國家正大手筆,利用納稅人資金,向企業提供鉅額補貼。

 

製造業是歐洲經濟的基礎,不過它在打造未來產業的戰役中,反而卻不斷的敗退。中國大陸的電動車業者開始向歐洲市場銷售價格實惠的電動車。另外歐洲在全球半導體生產的比重也只是美國或中國大陸的一小部分。至於電池生產方面,預計到2030年,美國將超越歐洲,中國則是遠遠將歐美拋之腦後。

 

受到能源成本激增、高利率和國內需求低迷的打擊,曾是工業革命搖籃的歐洲,卻可能淪為未來將變成美、中等國有錢遊客前來參觀的博物館。這也促使歐盟改變策略,希望透過資助國內產業,避免歐洲在未來產業競賽中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世界銀行表示,到2022年歐盟在全球製造業的比重從2008年的24%降到約16%,同時中國比重則從14%升高到31%

 

至於美國規模1.2兆美元的通膨減緩法案,預估到2032年將透過補助與津貼吸引國際企業進駐,相當歐盟製造業整年度淨產出的一半。

 

(圖、文摘自2024/6/10 工商時報)

 

發布日期:2024-06-25 15:24:19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