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的軌跡】(下)

 

◎黃秀錦

 

我在胡佛檔案館閱讀蔣經國日記時,讀到蔣經國憶兒時和母親相依爲命時,常常爲之擲筆嘆息。母親過世之後,他經常回憶起兒時「回想幼時在夜間陪母親織布補米袋,我則在燈下讀書寫字或講故事,我母必到午夜方入睡,先將我送上樓睡覺,我母總是還要繼續勞動。每春則隨母提籃採桑養蠶,我母的一雙手是勞動的手」。

 

  接著日記寫到一段悲傷的往事:「回想起當我母親在艱難的時候(蔣父爲娶陳潔如要休離毛氏時),人人都不願接近她,都視她已經不是蔣家人……所有一切苦痛都由伊自己一人承受,有一天晚上我母因為再不能忍,曾謀自殺之計,家中人明知此事,但沒有一人敢來勸解,只有我跟緊伊,在燈光之下二人相對痛哭,我對母親講了一句話:『姆媽,你就是討飯去,我亦一定跟你討飯去!』」這是經國十一歲時,母子最悲傷的往事。要了解蔣經國敏感的性格,必須了解他委屈的童年際遇。

 

其實從蔣經國的脈絡輻射出去,蔣家的女人多半都是辛苦的,爲了成就蔣介石的大業,女人只是階段性的付出和存在,為了蔣介石要輕生的,不只毛福梅,還有蔣經國口中的「上海姆媽陳潔如」。陳潔如十五歲正值青春時嫁給蔣介石,不料七年後就被放逐紐約,她在七十九街漫無目的走著,感到生不如死,想要隨著哈德遜河水漂流而去,幸而被經過的路人勸阻下來。《陳潔如回憶錄》奇妙地留下來,後人方知道她無辜而委屈的一生。唯一不為蔣家委屈自己的,只有蔣介石的第一夫人宋美齡,在蔣介石過世之後,她擁著萬貫家財,離開台灣歸根她心靈的原鄉美國。

 

  那麼有誰爲蔣經國委屈自己呢?其實他的妻子蔣方良一輩子沒有抱怨,只是為丈夫不斷地自我放棄。年輕時芬娜漂亮活潑,她放棄「芬娜」改名蔣方良;她放棄故鄉的思念學習寧波話。到了台灣,走進有俄羅斯風情的明星咖啡屋ASTORIA,她總是笑容滿面像陽光。幾年後方良卻寫了一封俄文信到ASTORIA,薄薄一封信箋,寫著短短幾行字:「因為先生有要職在身,往後無法再參加私人聚會。」於是她放棄社交生活。接著她放棄長安東路的自在生活,鎖進七海寓所的寂寞晨昏。公公蔣介石在她五十歲時寫了「賢良慈孝」四個字,肯定她的努力盡責,肯定她眞正成爲蔣家媳婦。最終為了尊崇宋美齡,她還放棄「蔣夫人」的稱呼,一切都是為了配合丈夫政治上的需要。

 

剛到台灣時,方良只是三十三歲的少婦,她往後的歲月,所有兒女悲傷歡笑,至親生離死別,和漫漫孤寡長夜,都在這塊土地上一幕幕揭開,轉眼又緩緩謝幕。蔣經國離世幾年後,孝勇夫婦曾說動她去美國探望兒孫,但去不到一個月她就堅持回到七海寓所,她說「我必須陪在我丈夫身邊」。基隆碧砂漁港有一座經國先生的銅像,她喜歡去那裡坐一坐,走一走,再回家。

 

時間也帶走她三個摯愛的兒子,她靜靜的待在七海有經國身影的房子,做完神給她的功課,終了剩下一個裝著她灰燼的盒子,放在頭寮先生陵寢的身旁。蔣方良來自異鄉,一輩子是蔣家無聲的媳婦,卻是一生最愛戀蔣家的女人,她的人生故事在深愛的他鄉落幕,寂靜美麗,哀傷動人。

 

(摘自時報出版,黃秀錦著:《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軌跡》作者序)

(攝影/蔡玲媛)

發布日期:2024-06-23 10:37:58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