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蘇東坡】

 

◎費勇

 

蘇東坡一生中三次被貶蹢,通俗的說,就是三次飛來橫禍,中間還夾雜了牢獄之災。

 

蘇東坡在黃州生活了大約五年、在惠州生活了大約四年、在儋州生活了大約四年。三次貶居,前後大約十三年,在蘇東坡六十六年的人生中,並不算很長的時間。但蘇東坡去世之前,回首自己的一生,覺得最榮耀的,不是元佑年間在京城的飛黃騰達,也不是在杭州做通判或知州時的意氣風發,而是被貶蹢到黃州、惠州、儋州等地的生活。

 

然後,挫折之中的體驗,給了蘇東坡最深刻的記憶。也許,正是這三次貶蹢的經歷,挫折、痛苦、孤獨、寂寞、貧困、恐懼,讓他領悟到了生命的奧秘,讓他真正進入內在的平靜,更讓他體味到生活的喜悅。

 

一○七九年,發生了「烏臺詩案」。有人舉報蘇東坡的詩歌作品裡有譏諷朝廷、謗議新政,對當今皇上不敬的內容。蘇東坡在湖州任上被捕,押解到京城,進了監獄。大約半年後定罪,被貶蹢到湖北黃州,責授黃州團練副使。雖然名義上有一個官銜,但是沒有任何權利,也沒有俸祿,要靠自己解決生解。蘇東坡相當於被安置在黃州這個地方,監視居住。

 

烏臺詩案對於蘇東坡而言是一場飛來橫禍。蘇東坡不是神仙,他和我們一樣,是凡人,遇到這樣的事也會恐懼。他不知道接下來還會被別人抓住什麼把柄,一種不確定感、不安全感和背叛的沮喪感籠罩著他。但是,慢慢的,他接受了現實。到了荒涼的黃州,日子雖然很艱難,他卻很快的喜歡上黃州的生活,還打算在這裡安家。

 

有一天,他聽說附近的沙湖有一塊很好的地,就和幾個朋友去看地。走到一半時,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帶雨具的人已經走到前頭去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抱著頭多雨,只有蘇東坡不當回事,繼續在雨中向前走。不久,雨就停了。

 

這樣一個小小的途中遇雨的經歷,觸動了蘇東坡的內心,烏臺詩案之後那些情緒暗暗奔湧,最後沉澱成一首詞,叫〈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這個詞牌,最初是平定社會動亂的意思。後來被廣泛運用,在蘇東坡這首詞裡,不妨看作是「平定內心的風波」。

 

上闕第一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經常有人把「莫聽穿林打葉聲」,解釋為「不要去聽穿過樹林打在葉子上的雨聲」,按字面意思理解好像沒有錯,但「莫聽穿林打葉聲」和「何妨吟嘯且徐行」是一個完整的上下句子,要從整體上去了解,確切的意思應該是:不要聽到那麼大的雨聲就害怕了,以為不能走路了,其實風雨並不妨礙我們一邊唱歌,一邊慢慢往前走。

 

所以,蘇東坡真正要表達的是,即便風雨來了,猝不及防,出人意料,但是,並不能影響我繼續走我自己的路。聽到了風雨聲,不要以為世界就完蛋了,不要逃避,不要不去聽,而是老老實實面對它,老老實實解決它。在沒有雨具的情況下,解決它最好的辦法就是「吟嘯且徐行」,繼續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繼續自己的生活。

 

(摘自大是文化:《這僅有一次的人生,一定要讀蘇東坡》)

 

昶懋玉蘭園風景油畫相框 / 桌立藝術框畫:https://www.pinkoi.com/product/gKERduPF

 

 

發布日期:2024-05-01 21:43:24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