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挽雕弓射天狼的蘇東坡】

 

◎費勇

 

〈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詞是蘇東坡具有開創性的一首詞。

 

這首詞寫於一○七五年八月,當時密州鬧乾旱,蘇東坡就舉行祈雨儀式,向常山山神求雨,不久果然下雨了。為了答謝常山山神賜雨,蘇東坡帶了一群官民去祭祀,回來的途中,進行了一次打獵。蘇東坡就寫了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記錄這一次打獵的情景。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那時蘇東坡四十歲自稱老夫,卻像一個少年一樣,左手牽著黃犬,右臂上托著蒼鷹,戴著華美鮮艷的帽子,穿著貂鼠皮衣,帶著一隊人馬向疾風一樣席捲平坦的山岡。

 

在這首詞裡,蘇東坡展現了一個為了國家奔赴邊陲,保家衛國的英雄形象。寫這首此時,朝廷還是新黨執政,蘇東坡在政治上還是很不得意,他卻以士大夫的使命感,寫出了這麼一首堪稱時代歌曲的作品。

 

無法維護邊關安寧,一直是北宋對外最大的困擾。蘇東坡寫這首詞時,北宋主要受到西夏和遼的威脅。如何讓國家的軍事強大呢?蘇東坡在一篇策論〈交戰手冊〉中比較系統的論述了他的看法。

 

第一,蘇東坡用人的身體打了個比方,他說那些達官貴人平時吃得好、穿得好,但是他們的身體往往不如農民。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風霜雨露、寒冷暑熱的變化,是疾病的原因。達官貴人坐在樓房裡,出門有車,穿得很暖和,起風了有風衣,好像保護得很好,實際上喪失了抵抗力。一旦出現一點意外,他們就會很快得病。

 

而那些農民每天都在日晒雨淋,反而習慣了惡劣的環境,獲得了很強的抵抗力。所以,蘇東坡的意思是,平時不能放棄軍備,尤其是讓老百姓有軍備的意識,要經常的組織他們去打獵,訓練他們打仗的能力。這樣一旦發生戰爭,老百姓就不會驚慌失措。

 

第二,蘇東坡還強調了一個重點,就是老百姓有軍備意識,平時經常訓練,可以避免過分依賴專業的軍隊。養著專業的軍隊,一方面會給國家財政帶來壓力,另一方面軍隊還會騷擾百姓。

 

蘇東坡總結說,士大夫都應該有尚武的精神,講授練習作戰的方法;在官府服務的平民,讓他們學習軍事操練;負責抓捕盜賊的公務人員,讓他們學習刀劍格鬥的技能。每年年底把這些人集中到州府,進行聚會比武,這樣就能形成一種常態化的防禦機制。

 

蘇東坡主張要有尚武精神,主張要有全民皆兵的防禦措施。但是,蘇東坡堅決反對「好戰」。一○七六年,他主筆寫了一篇〈諫用兵書〉,認為「好戰」就像「好色」,「興師十萬,日費千金。內則國庫空虛,外則百姓窮匱」。他還舉了歷史上大量的例子,好動干戈的君王,要麼因兵敗而亡國,要麼像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唐太宗那樣,雖然打了勝仗,擴大了國土,但引起的後果卻是災難性的。

 

所以蘇東坡一方面主張尚武,要有英雄氣概,但目的是保衛國家,而不是向外擴張;另一方面,他完全不贊成好戰,不贊成戰爭,主張盡可能不要用戰爭去解決問題。

 

(摘自大是文化:《這僅有一次的人生,一定要讀蘇東坡》)

 

 

 

 

發布日期:2024-04-17 16:31:03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