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跨越歷史斷層的「終戰時代」

 

二月廿七日,辜寬敏先生以九十六歲耆壽走過「台獨人生」。辜先生屬於「終戰世代」,即太平洋戰爭結束,台灣由日本殖民轉向中國外來統治,當時已經成年的一代。「終戰世代」,面對時代變局,有人不得不屈服於蔣氏政權,田螺含水過冬等待春天,有人則在二二八事件後醒悟台灣獨立之必要且付諸行動。如今,「獨立的台灣」、「台灣獨立」,成為台灣與民主世界的主流,「終戰世代」堪稱先行者。李登輝,進入蔣氏政權體制,最後推動民主化、本土化,讓「台灣的主張」獲得話語權。彭明敏、辜寬敏等,始終在蔣氏政權體制外,更淋漓盡致地倡言「台灣要獨立」。

 

「終戰世代」,所走的台灣這條路,像是跟不可能挑戰。這個世代之後,「戒嚴世代」、「黨外世代」,接棒反抗外來政權。一九八八蔣氏政權終結,一九九二立委悉由台灣選舉,一九九六總統直接民選,「民主世代」逐漸嶄露頭角,主流民意成為護國神山。

 

「終戰世代」縱有不由自主的遺憾,仍堅持一生擺脫台灣人的悲哀,令人感動。而他們的生命總譜,則是由「戰前世代」所定調。

 

台灣的「戰前世代」,適逢明治西化、大正民主。雖然不是完全沒有獨立想像,但這個世代的主體思考尚未成熟,菁英聚焦於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台灣設置自治議會。這種思想與行動的結果,有別於也是日本殖民地的朝鮮半島、法國殖民地的印度支那,都有不同傾向的獨立建國運動。於是,終戰之後,兩地各自出現南北韓、南北越。台灣,不僅沒有搭上列車,反而歡慶「回歸祖國」。

 

一九四七,瀰漫火藥味的台灣,終因一起查緝私煙案,引爆成全島動亂的二二八事件,蔣氏自中國派軍來台鎮壓、屠殺,繼而國共內戰逆轉,蔣氏政權敗退台灣,白色恐怖揭開序幕。從戰前到戰後,台灣悲劇性的開端,具有中國內戰、國際冷戰的雙重陰影,其中主觀性的因素在於,「戰前世代」稍欠高瞻遠矚,未能藉由改變世界的二戰格局,為台灣策劃一條主體道路,卻徘徊於日本、中國的十字路口。這種認同分歧,緣自歷史的局限,令人遺憾。

 

曾經,二十世紀上半場,孫中山、毛澤東,皆曾因本身政治需要,支持台灣(從日本)獨立。無奈,戰後,時移世易,當年的易取,後來卻難求。「戰前世代」耽誤了「終戰世代」,也耽誤了往後的世代。

 

最近,那一段歷史,仿佛以不同的型態重演,現在台灣內部的氣氛,仍可見類似「戰前世代」的拘謹。如果「終戰世代」的接棒者,仍以猶豫之心迴避勇於承擔,未來世代是否選擇機會更少?正當台灣再度捲入地緣漩渦,過去與自己的國家擦身而過的錯失,深值台灣所有主人引以為鑑!

 

(摘自2023/4/19自由時報)

發布日期:2023-04-27 22:45:56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