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活蘭陽

林義雄家書【爸爸失去意識時怎麼辦?】

 

◎林義雄

 

奐均:

 

爸爸可能因中風、久病或意外(如車禍)而失去了意識。這時候您該如何處理呢?

 

一般人都是急急的把病人送到醫院。千拜託、萬拜託求醫生把他救活。其中,有些是救活而復原了;有些卻是一切救治工作都無效而死去,死前受到許多現代醫學器具的折磨。更糟糕的是,命是救回來了,但重要官能卻失去作用而成了殘廢,甚至必須終身臥床,或者是成了一個沒意識的植物人,而過著沒意義的餘生。

 

以上這些情況,除了救活而復原外,都不是大多數的人願意接受的,但是實際上卻不得不接受,所以為自己增添了許多麻煩和痛苦,也拖累了至親,使他們此後必須長期照顧他,同時也浪費了社會的醫療資源。

 

爸爸認為:「醫生的使命,是在減輕病人的痛苦,而不是延長他的生命。」醫生減輕了病人的痛苦後,又能使他的生命延續,那當然很好;即使因為痛苦的減輕而縮短了生命,也不是壞事。例如,得了絕症的病人,醫生該做的是解除病人精神和肉體的痛苦,多給他關懷照顧,適當的給他止痛的藥物,並且應該時時默禱,願上帝早日使這病人脫離苦海。

 

所以當爸爸失去意識時,請您拜託和我有相同想法的醫生來幫我做個檢查。如果復原的機率沒有七十%以上(爸爸今年七十歲,所以訂此比率,以後因隨著年齡漸增而提高),那麼就只做減輕痛苦的工作,不需要那些浪費醫療資源的治療工作。

 

如果爸爸意識清醒而得了重傷或重病,那我自己會決定如何處理。在這裡順便告訴您可能的處理方法,免得到時候我們意見不同而起爭執,破壞了死別前的莊嚴以及親人最後相聚的溫馨時光。

 

爸爸認為人應該有求死以及選擇如何死亡的權利(求死權有點複雜,下次再詳談)。而最使我欽羨的死法,是古印度的修道士,他們到了一定年紀,覺得不需要再活在世間,就獨自走入山林,不知所終。其次,是當一個人覺得需要離開人間時,就不再進食。也許爸爸會很幸運,一覺醒來,魂歸天國,根本不需要去操心這種事。但要是沒那福氣,那麼請您要尊重我所決定的死法。也就是當我決定離開人間時,您(最好)能很心安的祝福我,至少不應該有任何形式的阻擾。把這尊重延伸,那麼您應該知道,如果萬一我成了植物人或因半身不遂而臥床不起,你絕對不可以像一般所謂孝順兒女一樣,按時提供好食物、營養品。因為那只是在延長我病苦的時間而已。您只需要偶爾給點爸爸平常喜歡吃的東西,您們外出或旅行時,就讓我再複習複習禁食的滋味。當我決定完全不進食時,您要知道我已經解脫了生死的關卡而為我高興、祝福我。並且好好地和我相聚,讓我享受即使不算美妙,也應該是非常感人甚至可能是溫馨的最後時光。

 

爸爸這種想法和做法,和目前的社會文化有很大的差距。爸爸一生中按照那種文化送走了您的祖父、曾祖父、叔公、曾祖母,現在想起來,只覺得在他們將死時,我和家人所做的急救,心存著還會有奇蹟使他活過來的想法,都是相當幼稚而無益的。所以我不願您再做那種事,而希望您在爸爸的最後一段時間,能夠心情平靜的和我共度一段雖然感傷但仍有互相祝福、互示愛意的溫暖時光。

 

爸爸的這種想法和作法,只是從我開始。我們的長輩親人,如果有不同的想法,那麼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照他們所希望的去做。不過,我希望這種作法不僅是從我開始,您和您的後代,都會接受這樣的想法繼續做下去。

因為我相信,正確的處理自己的死,能夠使自己更為心安,也能減少至親的麻煩甚至會減輕他們失親的痛苦。祝健康

 

爸爸

2011.1.5

 

.將死之人需要的是死亡,就像想睡的人需要的是睡眠,有時候抗拒它是錯誤而無益的。──Stewart Johonnot Oliver Alsop

 

(摘自圓神文叢:《只有香如故》)

 

發布日期:2024-04-30 17:01:32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