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公告與報導

·✦✦· 與宜蘭田園藝術家張堂龲的邂逅 ·✦✦·

 

 

第一次與堂龲和阿熙見面是在熱心的慈林基金會執行長Tony的介紹下,阿熙熱情奔放,堂龲樸實內斂,兩位既是慈林志工也是昶懋玉蘭園的鄰居,從陽明山搬來到宜蘭三星落腳的藝術家。

 

第一次參加人民作主行踏活動,發現堂龲是隨隊攝影志工,豔陽高照下,全程跟隨著隊伍行走外,還要背著攝影器材一路紀錄拍攝;抵達中途休息點,堂龲第一時間趨步前來關心新夥伴的適應狀況,適時提供運動飲料及補水,讓人感到很溫暖。

 

一個炎熱的下午,電話響了「有沒有在,幫忙吃阿熙老家送來的芒果好嗎?」不久,堂龲騎著一台紅色的日本退役郵便腳踏車出現,從菜籃裡拿出他院子種的綠色山苦瓜、黃澄澄的大芒果跟幾株水茄苳苗,瀟灑遞了就走,紅色的郵便車就又消失在田間道路,這麼的恣意悠閒。

 

這就是藝術家張堂龲。

 

1992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曾任教於華岡藝校;1997年起於台北形而上畫廊舉辦多次個展。

 

2011年,從台北陽明山將工作室及生活重心移到宜蘭。堂龲說:從小我就是生長在鄉間,讀大學與畫室的所在地方,也都是與大自然有密切的地緣關係,對這樣的環境我非常習慣也相當熟悉。搬到宜蘭之後,心裡最大的感受是生活、心情與畫畫這三件事情,可以說都拉到一個等平的線上來,這是他自己前所未有的心理經驗。

 

張堂龲進一步解釋,在陽明山時的工作室及生活,雖然環境周遭也被自然環繞,但還是得經常到市中心、到畫廊⋯。「我並不是一個很會與人主動交談的人,主要原因是有不知該如何談起的困惑。但因工作需要,我得到畫廊、免不了與人接觸,我常會這樣想:在那個時間底下,我到底還是必須滿足別人對我的期望,我得要忠實扮演『畫家張堂龲』的角色。我不是說反對這樣的角色,應該說,我的性格並不那麼吻合社交角色。而當我再回到工作室、重新面對畫布時,我得把剛剛在熱鬧市心那股高昂情緒、非自我本性的心理,儘速調回到面對創作那股平和寧靜的心理狀態,這樣我才能讓手中的筆開始動起來。這,其實是很衝突的。前一刻鐘後一刻鐘,兩種心理、兩個不同情感,常會讓我覺得自己的創作與生活環境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但是,搬到宜蘭之後,到台北的機會顯著減少。生活形態與環境,甚至是我在面對創作,都處在一個相同的氛圍底下,相互間不會有像過去的矛盾與衝突,在面對畫布前與畫布外頭的兩個環境,都是協調的」。

 

總是從生活經驗中取材,堂龲認為「和大自然相比,人顯得太渺小,花草樹木,每天都活得很燦爛,連枯了的枝葉也仍有許多表情」,他認為宇宙萬物為每個當下添色,他希望畫出當下的感動,精緻只是一種真實的境界,隱藏在繁複表相內的,是小我在大我裡的觀察,是蠢動的生命,是深邃的記憶,是時間的流動......。

 

當代藝術新聞雜誌總編輯鄭乃銘描述「個性相當樸實的張堂龲,或許就如他自己所言,並不是一個很擅長言詞的人。但是,張堂龲底層性格的慷慨與講求圓滿,在他的創作裡面展露無遺。如果要以階段來做為區隔,張堂龲的創作主軸固然都還是以書寫自然為重點,但陽明山時期與宜蘭時期的兩個段落,在心境上都有一個共通點及一個不同點。」

 

今年十月,有機會欣賞不同時期的堂龲作品,體會「與藝術的邂逅其實是不遙遠的」!

 

·✦✦·✦✦·✦✦·✦✦·✦✦·✦✦·✦✦·

   「Since 1986張堂龲個展」

    Jang Tarng Kuh SOLO

  日期:2023  10/7 - 12/31

  地點:慈林文教基金會(新館特展區)

   268宜蘭縣五結鄉二結路339

·✦✦·✦✦·✦✦·✦✦·✦✦·✦✦·✦✦·

 

張堂龲IG@tarngkuh

 

(⬇️畫作/張堂龲-自畫像 油彩.畫布  162x130cm(100F)  2020-2022⬇️)

 

發布日期:2023-08-31 10:29:18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