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許洋豪:台鐵的神仙司機員】
◎文/蔡立勳
今年四十一歲的許洋豪,第一次「開火車」是高中時期。
那個年代,很多高中男生下了課就跟同學去網咖打線上遊戲。但他從小看著也在台鐵擔任站務員的父親工作,反而著迷於日本遊戲《電車Go!》。
玩家化身電車司機員,根據時刻表駕駛列車,還得考量列車的加減速、速限、警笛及天氣變化等因素,讓列車停靠在指定位置。遊戲規則、沿途景觀及運行機制都是以實際情況修改。
「任何遊戲都一樣,你要得高分,就是要認真深入去研究,去找方法,」無論是開實體或虛擬火車,許洋豪都有自己的一套心法。
虛擬電車從高中一路開到大學,許洋豪研究所畢業後,進入新竹科學園區的IC設計公司擔任研發替代役,退役後繼續任職該公司。但科技新貴仍心繫住在台北的家人,想回家鄉工作。
正好遇到台鐵招考司機員,包含待遇、工作性質及挑戰,許洋豪徹底研究了一番,「一來覺得好像很好玩,二來好像可以勝任它,」他決定報考台鐵,從開虛擬電車轉為實體列車。
進入台鐵後,學習司機員必須先到機務段現場了解列車構造、簡易修車技術,再到員工訓練所學習運轉規章、事故分析等課程,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司機員。
在司機員上路前,台鐵其實希望他們能根據路線特性,事前擬訂運轉計劃,「許洋豪等於是像範例的存在,而且可以馬上跟大家說,現在這樣操作有什麼用意,怎麼執行比較順暢,這是滿難的一件事,」台鐵機務處工程師黃柏文觀察。
黃柏文是許洋豪主管,兩人曾同時在第一線擔任司機員。
在他眼中的許洋豪,理論基礎扎實,也能靈活運用、轉換數據,「以前自己在開的時候,有些不熟的地方,上了他的車看他操作,有種一下子就找到答案的感覺。」
他曾搭過由許洋豪駕駛,從宜蘭開到花蓮的舊款莒光號。這款車型的煞車把手是純機械式,司機員拉下煞車後必須等5秒鐘,後頭牽引的車廂才會有反應,對司機員的操作直覺並不友善,但許洋豪能將列車在這段時間行進的距離納入考量,順利煞車。
「其實這種人在公司內也有,但他的反應速度真的非常非常快,」黃柏文說。
所有精密計算,都是為了將旅客安全、準確地送到目的地。
但許洋豪不諱言,台鐵系統其實很脆弱,即使是犬貓誤闖平交道,都能導致火車誤點,要讓火車一秒一秒回到準點,司機員至為關鍵。
「司機員的工作,沒消息就是好消息,」許洋豪直言,一個分心或是外力干擾,很可能就會發生事故,「十年平安無人問,一出事故天下知,而且會被同儕、長官從此貼上標籤。」
因此,他說開火車時,無論是手上期貨斷頭、太太生小孩,甚至至親離世,心中不能有任何雜念,直到終點站交完工作報告單,才能擁有自己的情緒。
「如果列車可以準時到站,旅客會感謝你的,」這是他刻在心中的最高原則。
(圖、文摘自天下雜誌8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