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兩秒刷一片餐盤,洗碗工撐起餐廳命脈】
◎文/王一芝
《洗遍天下》一書說,在美國,洗碗工是最低賤的工作。
五十六歲的黃偉桐卻把洗碗洗成一種專業,一心想著如何洗得快又乾淨,甘於終日待在悶熱、水氣重的洗碗間,每天和永遠洗不完的油膩碗盤奮戰。
他服務於全台最貴Buffet「饗A Joy」,每天兩至三個餐期,每個餐期至少兩百五十位客人,用掉超過一千五百片餐盤,以及數不清的碟碗叉匙筷。
由黃偉桐領軍的洗滌團隊,必須在餐期結束一小時內清洗完畢,否則這些碗盤就無法出場,餵飽下個餐期另外兩百五位客人。
「洗碗區是餐廳的命脈,」饗A Joy店經理王佐農強調,用過的鍋碗瓢盆如果來不及洗淨,無法快速重返賽道,可能會讓餐廳營運癱瘓。
也因此黃偉桐總一心想著要快。從開始設置洗滌區,他就精密計算過洗碗機、洗碗槽、廚餘和排水管線的擺設位置,創造最順動線。
他更要求團隊,當手推車或收餐機器人進到洗滌區,一分鐘內要將髒碗盤搬下來,門口才不會塞車。或許有人會問,有了洗碗機,還需要員工洗碗嗎?事實上,把髒碗盤放進洗碗機前,必須預洗,「一旦菜渣直接進入洗碗機,會把機器裡的水弄得又渾又髒。」
除了快,不乾淨也不行。對他而言,餐廳餐具的清潔程度,傳遞某種訊息。如果餐具光可鑑人,表示餐廳不但乾淨,餐點、服務也有高水準。
每年黃偉桐都會帶太太、女兒到他服務的餐廳,與客人一起用餐,近身了解取餐狀況。他無法忍受客人拿到殘留菜渣的餐盤,「即使再送上乾淨餐盤,給人留下不愉快印象,還是難以抹滅。」
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在巴黎洗碗打工後形容,洗碗這種工作「不難,可是無聊、愚蠢到無法形容,」但黃偉桐把洗碗當成一種專業鑽研,總部索性把他的清洗流程和標準,製作成統一的SOP,讓饗賓集團旗下九十家店照著做。
他對自己的工作引以為樂,並為之自豪。二十六歲女兒也從不避諱對外說,爸爸是洗碗工。鼎泰豐洗碗阿姨起薪四萬八,黃偉桐加上年終獎金,平均月領七、八萬,「公司對我夠好了」。
對他來說,職業不分貴賤,他甚至認為能把外界認為不起眼的工作,做到神乎其技,才是真本事。
他受日本羽田機場清掃員新津春子掃出「世界最乾淨機場」的故事啟發,決心把平凡工作做到極致。
除了品質和速度,黃偉桐也很在意團隊合作。
「每天洗這麽多碗盤,難免會有沒清乾淨的殘渣,他總是第一時間認錯,即使不是他的錯,」吳秉勳看著極度懊惱的他,第一時間探究流程哪裡出差錯,並想盡辦法改善。
只要黃偉桐來上班,都是整間餐廳最後一個下班的人。清洗完餐具,還要刷洗地板、水溝,擦拭所有器具的水漬,倒完廚餘,才會關燈離開。
印象中,堆滿髒碗盤和廚餘的洗滌區,就是餐廳最油膩髒亂的地方,但在黃偉桐徹底清潔和改造下,乾淨又清爽,聞不到廚餘臭,也少有蟑螂老鼠孳生問題。
(圖、文摘自天下雜誌8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