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巴菲特樂善好施 展現影響力】
◎文/編譯劉千莫
要真正理解巴菲特執掌波克夏長達60年期間有多成功,不妨從這個角度思考一下:即便是他的個人財富已高達1,670億美元,這個數字也無法完全展現出他的財富及影響力。
過去近20年來,94歲的巴菲特已捐出逾600億美元的波克夏股票(以捐贈時價值計算)。彭博資訊計算,這些股票目前約值2,300億美元。換句話說:如果這位「奧馬哈先知」多年來一直持有這些股份,未捐出任何一股,截至4月30日,他的淨資產接近4000億美元。
根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標,這比當今全球首富馬斯克的身家多出670億美元。根據富比世的資料,巴菲特在2008年擠下連霸13年全球富豪榜的蓋茲,成為世界首富。避險基金Baupost集團執行長克拉曼說道:「巴菲特透過言行舉止,展現了怎樣才是有影響力和充實的人生。」
儘管巴菲特早已表示,他去世後將把財富捐贈給慈善事業,但在職涯的多數時間裡,他的捐贈規模相對不大,主要透過他在1960年代成立的基金會,該基金會後來以他亡妻蘇珊之名重新命名。然而,2006年他突然改變策略,宣布計劃立即捐出85%的財富,當時價值約440億美元。
他當時表示,多數捐贈(全部以波克夏股票形式)將投入好友蓋茲的蓋茲基金會,其餘則分配給他與三位子女設立的四家基金會。他當時告訴財星雜誌(Fortune):「我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現在開始行動有意義。」
過去二十年來,巴菲特一直固定地分批捐贈股票。2010年,他與蓋茲和蓋茲前妻梅琳達共同發起「捐贈誓言」(Giving Pledge)計畫,呼籲其他超級富豪共襄盛舉,承諾捐出至少一半的財富。響應者包括馬斯克、祖克柏和艾里森。甲骨文創辦人艾里森加入時還發表聲明稱,「巴菲特親自邀請我寫這封信」。
巴菲特發起捐贈計畫時,自己進一步提高了標準,承諾在有生之年或去世後會將超過99%的財富捐作公益。他當時在信中寫道,「我和家人履行這項99%的捐贈承諾時,並沒有放棄我們所需要或想要的任何東西。」他還寫道,「如果我們將超過1%的財富用於自身,我們的幸福或福祉都不會因此提升。相反地,其餘的那99%可以對他人的健康與福祉帶來重大影響。」
去年,他在給波克夏股東的信函中,更加詳細地闡述自己過世後剩餘財富的分配計畫。他的三名子女霍華德、彼得和蘇西,將負責捐贈他在波克夏的剩餘持股,且所有決定必須取得所有人一致同意。此外,蓋茲基金會在他去世後就不會再接受巴菲特的捐贈。
(2025/5/26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