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美年輕選民變心 男性向右轉】

 

◎文/編譯陳律安

 

美國男性與女性常有不同政治傾向,前者較可能投給共和黨,後者較支持民主黨。但在過往,這種情況並不適用於18歲至29歲的年齡層,該群體不分性別,均大幅偏向左派的民主黨。

 

如今情勢丕變。根據最新「哈佛青年調查」,如今18歲至29歲年齡層的政治傾向已浮現明顯差距。受社經危機與新冠疫情影響的Z世代男性已向右傾,在最近總統大選支持川普而非賀錦麗。同年齡層的女性,對形塑整個世代的事件有著不同反應,使她們更傾向自由派。

 

以往這種分歧較常出現在年紀較大的選民,換言之,Z世代選民過於早熟,至少政治層面上是如此。

 

在哈佛政治研究所第50期青年調查結果簡報會上,哈佛大二生、哈佛公衆意見計畫主席史瓦茲表示:「我們在性別分歧上觀察到的一大變化,就是男女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愈來愈明顯。」他說,年輕男性向右傾,年輕女性維持左派立場,甚至更左傾,已在哈佛調查中造成「重大歧異」,而這道性別鴻溝「近幾年才開始出現」,在過去多數調查中並未觀察到這類現象。

 

時下的Z世代年輕男性,在意識形態的養成期,歷經了大衰退與新冠疫情等動盪,導致他們不信任政府與機構;破壞既有體制的川普、以及他開創美國黃金年代的承諾,顯得別具吸引力。

 

哈佛的調查也顯示,年輕女性雖然也經歷相同的磨難,卻並未產生同樣的不安定感,因此對民主黨的猜疑也沒那麼深。

 

根據最新民調,Z世代女性與社會的連結感較深、對未來擁房更具信心、也更相信能找到長期伴侶,相較於同年齡的男性,也更相信成婚的可能。著有《GenZ政治學》一書的公衆宗教研究機構董事長戴克曼說:「年輕男女對疫情有著不同的經驗。」「調查顯示,一些年輕男性比女性更爲孤立。」

 

民調人員與分析師認為,川普的挑釁言行,對性別裂痕擴大的影響程度不大。對年齡大到曾投給羅姆尼、馬侃、或大小布希的選民而言,川普的行為可能令人詫異,但對川普十年前首次參選總統時年僅8歲的年輕選民來說,川普相當「正常」。無論川普是否在位,年輕選民更重視總統在特定議題上的施政表現,而非個人特質,並會依據這些施政表現來予以評價。

 

其他民調與分析也指出,年輕男性與女性選民所關注的議題,決定其黨派傾向差異。

 

如果年輕選民政治傾向發展軌跡與過往世代相同,隨著年齡增長,這種分歧可能進一步擴大,讓現今性別差距演變為難以跨越的鴻溝。

 

(2025/5/26經濟日報)

 

發布日期:2025-06-17 13:29:29 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