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鐵人三項選手的罩門:游泳】
◎陳春發
游泳項目是許多鐵人三項選手的罩門,台灣四面環海,可惜國人游泳水準並不高。
游泳是越早學姿勢越正確的運動,許多運動最好從小就學,小孩力氣小,只能靠正確的姿勢發揮效率。成人後開始運動的問題在急於用力破壞姿勢的流暢,很難改回來,不論網球、棒球、游泳、溜冰⋯⋯都是如此,必須徹底忘掉舊習慣,重新開始才能改變。
少年是訓練體能的黃金時期,如果經常做激烈運動,高心跳擴張血管帶來更高的血液輸送量,將為一輩子的體能打下基礎。或許這是我們為何怎麽練還是跟外國選手體能有差異的原因,試想當我們祖先還沉迷鴉片、文人靠八股文章封官晉爵時,西方國家已經在追求體能極致,探險大自然,幾代遺傳下來,我們體能怎麽會贏人家呢?記得當年我們有位體委會主委在任時大力推展「香功」、公園四處可見到一堆人練甩手拍打、企業家利用洗澡時做獨門的毛巾操⋯⋯在在顯示國人對運動的無知。運動是一門科學,世界上只要強國都是運動強國,除了訓練科學外,後面的科技更是博大精深。
鐵人三項運動是一項運動,不是三項,所以就像考試一樣,你每科都要好,不好的科目就要補習、多念。照理說增強弱項減少的時間比繼續加強強項來得多,但是多數人寧願將時間花在强項卻不願面對弱項。
多數人不願面對弱項的原因在於認為自己的強項可以追回弱項的失分,這在游泳項目最明顯,上岸後發現只有自己的腳踏車孤零零留在停車架,著急之下就一路拚命直追,造成腿部負擔過重,一轉換跑步就雙腿抽筋或硬梆梆而跑不快。
台灣四面環海但多數人沒受過游泳訓練,就算會游泳泳姿也不標準,就算泳姿改良了又要習慣一堆人推擠,在汙濁的開放水域找方位,所以多數選手視游泳為畏途,有空就練單車與跑步,但一開始的不順會影響接下來的二個項目表現,所以一定要練好游泳。
多游、耐心游、看影片模仿、冥想⋯⋯⋯不要比賽前才不得已下水,沒那麼難,而且很有趣,你會像一條魚般快樂,而不是水中看不到淚水。
游泳更是技巧大於力氣的運動,唯一的辦法就是常常游,進步非常緩慢,不要氣餒,我自己是在不比賽以後才體驗出有效的技巧與訣竅。
不論你自由式游得好不好,蛙泳或仰泳可以在緊急情況協助你度過慌亂與難關。如果你在賽前對自由式仍無把握,那麽就游蛙式吧!用正確的目標定位來節省時間,延長漂浮時間節省體力,許多人都曾經經過這過程,在競賽中學會自由式。
(摘自《我的孤獨旅程》,印刻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