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看天下

【有願才有前進的力量】

 

 

◎ 聖嚴師父

我們常常聽人許願說:「我希望、我想要、我願意……」然而卻忘了「願」是一種對生命的承諾,最重要的是要實踐它。然而「說」總是比「做」容易,因此常常有人說了一大堆,卻完成不了多少,這就叫作「發空願」。

 

雖然說有發願總比沒發願好,但若發了願,卻沒有辦法實踐,還是要捫心自問,是不是自欺欺人?如果明知做不到,或根本不想做,卻還要發願,那就是欺騙。但如果是目標很遠、很難做到,但自己還是想做,也願意一步一步地往前走,那就沒有關係。

 

種下的善根 遲早會發芽

例如佛教教大家發學做菩薩的願、發成佛的願,但成佛、做菩薩的願非常廣大,不能立竿見影,必須將累世所做的一點一滴的好事,所求的一點一滴的善法,所做的一點一滴的布施,通通匯歸到成佛這條路上,所以要在此生成佛是不太可能的。雖然如此,大家還是要發成佛的願,因為如果發了願,就算是種了善根,就好像一顆種子,遲早會發芽,因為已經有一點引子在那裡了。而且因為你曾經發了願,也願意有一天能夠做到,你就會慢慢地實踐它,總有一天會實現的。

 

發願利己利人 不存欺騙

另外,有的人擔心如果做不到所發的願,會犯了欺騙罪或妄語罪,所以乾脆不要發願。其實這要看情況,也就是要看你發願的目的是什麼?

 

例如你發願想學插花,因為學會後,不僅自己可以欣賞,也可以美化環境,帶給別人好心情,真是一舉數得。可是到最後都沒有去學,但因為沒有傷害到人或是讓人受到損失,所以沒關係。

 

發合理的願 有心最可貴

發願除了不能心存欺騙外,也要避免發不切實際的願,做不合常理、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像是發願要把一堆沙子煮成熟飯,沙子要如何煮成飯呢?這就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最重要的是發願的動機,不要擔心做不到,因為有願才會有前進的力量;但若發的是不切實際的願,或是心存欺騙,那就是不該有的行為了。

 

(選自《祈願‧發願.還願》,法鼓雜誌442期)

 

發布日期:2025-03-03 00:49:25 回列表